23 June 2011

女俠張醫師


醫生是北方人,性格爽朗,以前友人曾稱她為「女俠

女俠行醫,出手可以很重;醫生知道我抵得痛,針灸推拿毫不手下留情!

有次我問她,若病人怕痛怎抵得住針灸?她說:「可以輕一點的,我試給你看。」然後她在我肩上下了一針,果然比平日輕手得多,點到即止。不過,示範完畢,她還是毫不浪費地把針扎得更深,直至我受不了酸麻的感覺而大叫。~~女俠特色:銀針在手,例不虛發!

其實在醫生處做針灸,痛楚已算少。我在別的地方做,針刺進皮膚的一剎已經痛,但醫生下針,我不覺得特別痛,要待進入穴位深處後,身體才有較大感覺。最初我以為這是手勢關係,後來才知道還有另一玄機醫生用的針特別幼,是她特地從內地訂來的。

她告訴我多年研究的心得:由於針灸畢竟為一種侵入性的治療,病人身體難免會出現本能性的抗拒,她發覺以往用較粗的針,病人因表皮疼痛,皮肉緊張起來,針很難再下得深;但幼細的針卻讓她能扎得更深以達更佳治療效果。當然,針幼了,醫生的功力就必得更深厚,所以醫生是頗以能用幼針為傲的,某次扎針非常深入到位,她甚至忍不住得意洋洋地自詡一番!~~女俠身懷絕技,行走江湖不免帶點傲氣。

有關怕痛的問題,我曾與醫生分享我的想法。我觀察到一些怕痛的人,受不了針灸,可是偏偏身體勞損好像沒那麼嚴重,肌肉不像我們那麼崩得緊緊的。然後我得出一個見解:我們這些抵得痛的人,往往要在身體已傷得很深的時候,才察覺出了問題,才懂得停;相反,怕痛的,可能老早已把勞損身體的動作叫停。結論是:越抵得痛的人,越容易把身體傷害得深;就像我這個「牛玉蘭」一樣。

我問醫生對這個說法有何意見,她說:「也有可能啊!所以你們也必須承受更大的痛楚才能把身體復原咯!」

說罷,女俠又狠狠下了一針;酸麻漲痛,死去活來!

身體日誌(二)

19 June 2011

和身體交朋友

過去大半年來,我在學習與身體好好交朋友,耐心聆聽它的需要。這段旅程中,我的針灸醫師醫生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。

最初去看醫生,是因著各式各樣的身體勞損,但都是肩痛醫肩、腳痛醫腳地,有一次沒一次的去做治療。直至去年夏天一次嚴重地拉傷了頸,頭也轉不動,才醒覺身體已在向我發出嚴重抗議,要我好好正視它的問題。然後,我開始了定期每週去看醫生的習慣。

每次見醫生,她的開場白總是:「妳這個星期覺得身體怎樣?」於是,為了這個每週一度的身體狀況報告,我開始對自己的身體多加注意:哪裡特別痛或痠軟啦、大小便的情況啦、睡眠的情況啦、月事的情況啦……等。漸漸我發覺,見醫生不但是個治療的過程,也是個教育過程。這個過程教我學習與身體對話,細心聆聽它有什麼要告訴我,然後我告訴醫生。

醫生曾對我說:「身體是你自己的,只有你對它最了解,我作為醫生可以做的,就是聽你的話去作出相應的協助囉!」我告訴她,不是每個醫生都會這麼想。有些醫生認為,你是病人就得聽他的,聽他告訴你「你」的身體在發生什麼事。一些更糟的,病人的話一句也聽不進去,還責備病人:「現在我是醫生還是你是醫生?」我不敢說病人會比醫生有更多醫學知識去判斷健康問題,但病人本身感到身體出了什麼狀況,可不也是重要的診症資料嗎?再者,這種「你懂什麼?」的態度,久而久之教病人的無力感越來越大,甚至把評估身體狀況的任務完全假手於人,對病人又真的是好事嗎?

醫生對待病人的態度,我覺得很有賦能作用,她讓你建立信心,感到自己能做一些事去改善健康,起碼,你有能力擔任身體和醫生之間的溝通橋樑,然後漸漸地,你會更相信自己有能力與身體、醫生建立三角夥伴關係,結伴尋找適合你自己的養生之道。

過去大半年來,我足踝的舊患痊愈了,肩頸和背部的痛楚大大改善了,還經歷了一些有趣的身體變化;我打算藉部落格把經驗點滴紀錄下來,作為我的身體日誌。我在學習解夢、冥想時,了解到和潛意識交朋友有個重要步驟,就是要以行動回應潛意識告訴我的東西,那它才會覺得你重視它,才會肯繼續和你對話;信念一如中國文化裡認為拜過神後要還神一樣,相信接受了好東西必須回饋。

寫下這些身體日誌,就是我對身體的回饋,告訴它:我在聽,而且好認真地對待你告訴我的一切!

身體日誌(一)